
“这位抗日英雄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,他生平娶了44个老婆?这要是换在现在社会,恐怕不少人说他是渣男?”先别急着贴标签!等你听完他死后44年都没能入土的故事创盈在线,心里那杆秤,恐怕会悄悄歪一歪,到底咋回事儿,这们抗日英雄又是谁?

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到的名字,脑子里蹦出的也是“民国海王”四个大字。44个老婆?搁现在,热搜都得爆三天。可越往下挖,越觉得不对劲,这人身上,哪是简单的“渣”字能盖棺定论的?他的一生,简直像一部横跨三个世纪的电影:前半场是混不吝的川东浪子,中场是血染战袍的抗日猛将,后半场又成了沉默寡言的政协老人。最扎心的是,他走后,连一块安身的土都等了整整44年。
时间拉回2021年10月,重庆福果山生命纪念园。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新立的墓碑前,有人抹眼泪,有人默默鞠躬。他们最小的也快80岁了,而棺中长眠的,是他们的父亲范绍增,一位1977年就已离世的老人。对!你没看错,遗体在郑州殡仪馆的冷藏柜里,整整躺了44年,没火化,没下葬,就这么“悬”着,像一段被遗忘的旧账。
有人忍不住问:亲生骨肉,怎么忍心让爹爹几十年不得安息?

这话问得扎心,可答案更复杂,绝对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,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范绍增一生风流,留下22个子女,他们分别散居在四川、河南、重庆、广东各地。他一走,家里立马分成两派:四川老家的坚持“落叶归根”,说祖坟在大竹,魂不归乡就是不孝;郑州这边则反驳:“他晚年在这儿住了十几年,街坊都叫他范老,政协档案也在这儿,凭啥送回去?”
就这样,两边都有理,谁也不肯让步。吵着吵着,一代人老了,一代人走了,连孙子辈都长大成人创盈在线,却连爷爷的照片都没好好看过。遗体只能继续“寄存”,一拖就是半世纪——这哪是身后事?分明是一场无声的家庭悲剧,这要是普通的人家,恐怕早就已经安葬。
1894年,范绍增出生在四川大竹一个殷实之家。按常理,该走“读书、科举如此来光宗耀祖”的路子。可范绍增却偏不!书本一扔,整天泡在茶馆听评书,《三国》《水浒》倒背如流,赌桌却成了他的“第二课堂”。就这样,范绍增输光家底不算完,他还欠下一屁股债。他爹气得拿棍子抽他,族中长辈甚至私下商议:“不如活埋了,省得败坏门风。”就在关键时刻,是范绍增的亲哥跪在祠堂前磕头求情,这才把他从鬼门关拽了回来。

谁能想到,这个差点被自己人“清理门户”的少年,后来竟成了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川军将领?
在1937年之时,抗战全面爆发。当时的川军装备非常寒酸?有的士兵连步枪都没有,扛着大刀、穿着草鞋就上了前线。人人都说这是去送死。可范绍增二话不说,主动请战:“国都要没了,还怕死?先保住国家再说。”他带着一群四川娃子,硬是用血肉之躯,在华东战场上打出一片天。
1942年,在浙江金华地区。范绍增提前摸清日军动向,在必经之路埋下地雷。当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的座车驶入雷区,“轰”一声巨响,这位侵华战争中军衔最高的日军将领当场毙命,这是整个抗战期间,第一个被击毙的日军师团长!消息传开,举国振奋,连日本战史都不得不记上一笔。
更难得的是,范绍增打仗从不躲在后方。有老兵回忆:“范军长总是冲在最前头,子弹嗖嗖飞,他连腰都不弯。”范绍增这种不要命的狠劲,影响了不少士兵,很快他的大名也红了起来。

可问题又来了:这么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创盈在线,怎么会有44个老婆?他这不是乱搞吗?
先别急着批判!民国那时,尤其在川渝军阀圈,娶几房太太算不上稀奇。范绍增有钱有势,又讲排面,自然“广纳贤妾,在当时来说,也算是正常操作”。范绍增最出名的一位老婆,是1933年全国运动会包揽女子游泳四金的“美人鱼”杨秀琼。在1937年之时,这位体坛明星嫁给他,成了他的第18房太太。
为了安置这群妻妾,他在重庆南温泉建了座30亩的“范庄”,它们不是普通宅子,是带歌舞厅、网球场、私人泳池,甚至还有个小动物园的“民国顶豪”!他还请老师教她们外语、舞蹈、礼仪,每人一间房,各有所好,互不干扰。更神奇的是,几十号人住一起,居然少有争风吃醋,反而能分工协作,像一个运转有序的大家庭,看看这就是范绍增的本事。

有人说他“驭妻有术”,但我觉得,关键是他懂得尊重。他知道谁爱跳舞、谁擅刺绣,从不厚此薄彼。这种“情绪价值拉满”的操作,放今天,怕是情感博主都得喊他一声“祖师爷”。
然而在新中国一成立之后,一夫一妻制落地。范绍增没死抱着旧习不放,而是主动遣散了绝大多数妻妾,只留下第17位妻子何蜀熙,陪他安度晚年。这份识时务的清醒,恰恰说明他不是冥顽不化的旧军阀,而是一个能随时代转身的人。
在1949年之后,他定居郑州,当上河南省政协委员,低调整理文史资料。街坊眼里,他就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头,谁也想不到,这双手曾指挥千军万马,这宅子里曾住过几十位太太,谁敢相信?

1977年,83岁的范绍增在郑州去世。按理说,英雄落幕,理应体面安葬。可谁料,一场长达44年的家庭拉锯战,就此拉开序幕。
子女们各有执念:四川派觉得“根不能断”,郑州派认为“情不能弃”。时间一年年过去,争吵渐渐变成沉默,沉默又变成无力。直到2021年,仅剩的8位子女终于坐下来,心平气和谈了一次。他们终于明白:再争下去,父亲可能永远没有归宿。
于是,大家妥协了,不回四川,也不留郑州,而是选在重庆福果山。为什么是重庆?因为那是“范庄”所在,是他人生最辉煌的见证地,也是连接川豫两地的折中点。

那场迟来的葬礼,没有锣鼓喧天,没有媒体镜头,只有几位老人默默献上鲜花。可那一刻,44年的恩怨、执念、遗憾,仿佛随着一抔黄土,轻轻落定。
回看范绍增这一生,他确实矛盾:战场上是民族脊梁,私生活却充满争议;年轻时是家族“祸根”,晚年却成了受人敬重的长者。但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题。我们不能拿2025年的道德尺子,去量1930年代的选择,毕竟在当时的时代,范老的操作也是合情合理。
真正重要的是:当国家危难之际,他站出来了,而且站得笔直。
他的功绩,不该被44个老婆的八卦掩盖;他的复杂,也不该被简化成“英雄”或“渣男”的标签。真实的历史人物,从来都是有血有肉、有光有影的。

如今,范绍增终于安息,整体来看,范老在民族存亡的关头,他无愧英雄二字,对于此,您怎么看呢?
启远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